沈阳
城帮网--教育

地标导航

首页 > 沈阳教育 > 沈阳大学
推广

沈阳音乐学院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艺术类/考研院校 本科 院校代码:10177

沈阳音乐学院师资怎么样, 沈阳音乐学院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4年9月,学校校本部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级教学名师8人;二级教授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辽宁省级优秀专家2人, 市级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第二批”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3人;辽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百层次”4人,“千层次” 7人;辽宁省高校青年杰出学者成长计划7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4人; 辽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3%;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9.04%。副高级以上职称212人,所占比例为 58.4%。艺术学院有教师572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251人。艺术学院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1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19%,副高级以上职称51人,所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0.32%。 辽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作曲教研室、理论教研室、音乐基础与教育理论教研室、芭蕾舞教学团队、民族声乐教研室 教学名师:
类型
姓名 
国家级教学名师
刘辉
---
---
---
辽宁省领军人才
刘辉
---
---
---
辽宁省级优秀专家
刘辉
徐占海
---
---
辽宁省级教学名师
刘辉
陈秉义
彭永启
王进
魏煌
于学友
董德君
范哲明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郭鸣
于海英
董蓉
冯子祥
于彤
庞渤
贾大勇
贺志凌
林林
初晓睿
龚明珠
范继红
辽宁省级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
范哲明
万彩艳
于学友
于彦
于晶石
牛月莹
孙友
杨春学
王大平
王玉苓
冯韶华
刘刚
刘铁男
孙雨丰
杨喆
王阳
王燕
史玉学
刘宏伟
刘辉
孙博
沈艺
王进
计晓华
申淑征
刘倩
刘聪
孙辉
沈晓明
王虎
冯子祥
白丽萍
刘晖
吕常伟
曲歌
苏航
王海峰
冯志莲
刘云燕
刘焱
孙力
朱玉
邵申弘
朱默涵
宋施慧
张宇辉
张策
李正根
李晓育
陈丽艳
朴波
张力伟
张伯威
张蕊
李岚枫
李淑华
孟繁菊
齐研
张东盾
张芳
李大海
李秀敏
杨子华
庞渤
初培林
张华
张晓燕
李尤
李哲
杨立军
房长永
范哲明
姚志敏
姜盛林
姜淑珍
柳文杰
胡天虹
胡存波
郑路
姜兰
胡净波
贺美智
贺虹
赵广运
赵夺良
赵志连
徐龙
徐向黎
耿悦
陶晓晖
高忠悦
盖世俊
赵德山
徐兆仁
秦敏静
贾鼐
高亮
高虹
黄学喜
龚明珠
彭永启
程宪伟
董蓉
蒋凤祥
魏国
廖敏
魏煌
---
---
---
---
---
---

安怡

安怡,出生于辽宁沈阳,现任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电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电视编导)本科毕业,学士学位。脱产进修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高级导演研修班”,师从原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晓钟教授等多位专家,研究戏剧影视导演、表演实践与理论。1983年—1999年辽宁省艺术学校历任教务处副主任、话剧影视科主任;2001年—2004年初,借调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综合部任编导、制片人。2004年8月调入沈阳音乐学院任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系主任至今。  导演及饰演的戏剧影视作品有:1993年32集电视剧《多情剑客》饰演男主角;1994年32集电视剧《七种兵器》饰演男主角白玉京;1995年电影《中国妈妈》饰演主要角色; 2001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创作演出的大型军事题材话剧《突出重围》一剧中担任分幕导演组组长,该剧在京公演。  2001年——2004年在中央电视文艺中心综合部担任制片人、编导期间,策划制作百余期文化专题、综艺类电视栏目,在多台电视文艺晚会中担任导演、总导演;  2005年沈阳音乐学院创作的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任第一导演;  2006年10月导演探索话剧《沼泽中的鹤》获辽宁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导演一等奖、剧目一等奖,学生2人获表演一等、2人获表演二等奖。  2008年10月导演原创话剧《老道口》,该据荣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指导的学生崔泰荣获“校园戏剧之星”表演奖。  2008年11月《老道口》参加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节的演出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导演一等奖、编剧一等奖、主教的学生4人获表演一等奖、4人获表演二等奖。  出版专著:《求索与阐释——戏剧影视导演、表演与创作(2007年8月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董德君

董德君,现任演出处处长,管弦系单簧管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东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管乐学会理事,中国单簧管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辽宁省管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理事。国际单簧管协会会员。  1991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班。先后师从于刘少立、陶纯孝教授。2003年赴德国国立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学习,师从Norbert Kaiser教授。  曾多次在北京、沈阳等地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发表论文《单簧哨片研究》、《管乐音色的最佳演奏机理》、《管乐演奏与教学中的音乐分句法》、《单簧管在外国作曲家交响乐与重奏作品中的应用》等20余篇,编著《单簧管入门与提高》、《单簧管考级教程》、《单簧管教学曲选》等书。曾担任“2001年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单簧管比赛”、“2005年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管乐室内乐木管、马林巴独奏比赛”等多项大赛评委。2000年获“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1998年参加“北京国际单簧管艺术节”任组委会委员。  2000年参加“延吉国际单簧管交流会”任组委会委员。  2002年参加“西安单簧艺术节”任组委会委员。  2004年参加“长春国际单簧艺术节”任组委会副秘书长。  2004年参加“烟台国际管乐艺术节”特邀国内专家。  2005年参加“烟台国际管乐艺术节”并举办大师课。

郭鸣

郭鸣,博士。出生于黑龙江省铁力市。现任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副书记(主持工作)兼副校长,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1979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打击乐与低音提琴,1985年毕业并分配至哈尔滨评剧院工作。1987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徐庚仁、黄维强教授学习作曲,同时随霍存惠教授、徐占海教授、刘学严教授、薛金炎教授学习配器、复调、和声与作品分析,并于1988年举办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1992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1992年8月—1999年7月先后任附中作曲学科助教、讲师,1999年8月调入作曲系并任作曲教研室主任。)。1996年5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学位班,跟随导师叶小纲教授学习作曲,1997年8月返回原单位工作。2003年5月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博士研究生,跟随导师杨立青教授、何训田教授学习高级管弦乐法与作曲,2008年获博士学位。  在艺术成就方面,曾荣获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的【2007年度辽宁省优秀文艺人才奖】;曾荣获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颁发的【2007年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称号。所参加的国内外学术活动有:1994年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新作品交流会》;1995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民乐新作品展演》;1998年由武汉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及作曲教学研讨会》;2001年由天津音乐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暨2001年天津国际现代音乐节》;2001年台湾《全球华人民族音乐创作论坛》;2002年韩国现代音乐节;2003年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品交流暨2003成都国际现代音乐节》等活动。  作品目录:  室内乐作品:  《狂想曲》为圆号、钢琴及打击乐而作(1988)  《雪祭Ⅰ》为女高音、长笛及四件弦乐器而作(1988)  《第一弦乐四重奏》(1988)  《歌与舞》为曲笛与钢琴而作(1990,1994年4月荣获全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优秀作品奖)  《东北风情速写》为室内乐队而作的组曲 (1991)  《遥远的落日》为女高音、钢琴及打击乐而作 (1999)  《第二弦乐四重奏》(2002)  《舞》为室内乐队而作(2002,荣获台湾【文建会2002年民族音乐创作奖】佳作奖)  《不间断的节奏》为马林巴独奏而作(2004)  《独白》为一支单簧管而作(2005)  《新梅花三弄》为曲笛与室内乐队而作(2005)  管弦乐作品:  《忆》为弦乐队而作(1987)  《歌与舞》为曲笛与交响乐队而作(1990)  《渔歌》交响音画 (1990)  《太平鼓》交响速写(1992)  《飞歌》为C调曲笛与交响乐队而作(2002)  《十面埋伏》为琵琶与交响乐队而改编(2005)  《图腾•歌》为交响乐队而作(2008)  民族器乐作品:  《欢乐的苗寨》为民族管弦乐队而作 (1984)  《二人转曲牌主题随想》民族管弦乐队而作 (1986)  《樱花》为扬琴与弦乐四重奏而改编 (1990)  《山泉、溪水》为古筝及打击乐而作(1991)  《都节风格》为丝弦五重奏而作(1994)  《苏三起解》为丝弦五重奏而作(1994,荣获辽宁省第四届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作曲奖)  《热美磋》为丝弦五重奏而作(1998,荣获沈阳音乐学院第二届小型器乐作品评比优秀作品奖)  《月儿高》为琵琶、钢琴及打击乐而改编(2000)  《京韵三折》为八件民族打击乐而作(2001)  《飞歌》为C调曲笛与民族管弦乐队而作(2002)  《图腾•舞》为曲笛、二胡及打击乐而作(2003,荣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音乐作品比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音乐会序曲》(2008)  以上作品曾公演于北京、上海、沈阳、天津、厦门、哈尔滨、日本、德国、美国、韩国、台湾等地。与其合作过的乐团有: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台湾实验国乐团、德国柏林室内乐团、美国檀香山交响乐团、韩国首尔大学室内乐小组、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沈阳音乐学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等。  出版的专著与论文:  《约翰•科瑞里亚诺管弦乐写作技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5月1日出版)  《论马林巴独奏(速率)的作曲技法——兼谈约瑟夫•施万特纳创作技法的多元性》(乐府新声2001年第4期,该文荣获沈阳音乐学院第二届音乐、舞蹈论文评比二等奖)  《民乐创作中思维的拓宽与发展》(音乐生活2002年第5期)  《约瑟夫•施万特纳的混合室内乐〈麻雀〉的作曲技法》(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约翰•科瑞里亚诺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乐府新声2008年第2期)  《论科尼尔斯<染色的旷野>中的复调织体形态与音色处理 》(乐府新声2010年第2期)

李乃平

李乃平,1955年1月生,辽宁省辽阳人。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民乐学科主任。二胡专业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  1979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成功举办了二胡演奏会。1984年开始在音乐杂志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评论文章和二胡作品。其中,《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配角”——散板音乐》一文获院优秀论文奖;《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散板音乐探究》一文获东北三省论文评比一等奖;《二胡古今略谈》获得二等奖;《高胡的滑音及其应用》一文获优秀论文奖;《二胡的运予及其应用》获全国论文评比优秀论文奖。其二胡作品在多次评比中获奖。独奏曲《故乡行》分别获作品评比二等奖和十佳奖;重奏曲《金扁担》获三等奖;独奏曲《乡间情话》获三等奖;拨弹乐合奏《弹词风》获三等奖;齐奏曲《草原小骑手》获优秀作品奖;大型二胡协奏曲《岁月》获三等奖和优秀演奏奖。1990年出版的《少儿二胡教程》系列有声教材,在全国图书评比中获音乐图书类“精品课”。出版的主要二胡专著有《二胡培训教程》、《二胡入门与提高》、《趣味二胡教程》、《二胡教学五十课》等等。  1995年为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录制系列二胡、高胡专辑盒带。创作和演奏的代表曲目有《故乡行》、《乡间情话》、《大草原》、《苗岭随想》、《仲夏夜曲》、《弹词风》、《盼》和《岁月》等独奏曲、协奏曲。曾随沈阳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出访泰国、日本、美国演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二胡专业比赛和全国二胡专业比赛中多次获奖。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并被收录到《中国音乐家辞典》和《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

刘丽娟

刘丽娟,现任胡明健专家组钢琴艺术指导教授、钢琴艺术指导硕士生导师。曾任声乐系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  自幼学习钢琴,是沈阳音乐学院第一届附小钢琴学生,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期间受到严格的钢琴专业训练,有较扎实的钢琴基础。因酷爱钢琴艺术指导工作,文革后期在沈阳音乐学院任钢琴艺术指导工作至今,从事本专业30余年。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辛勤耕耘、培养的很多学生现已成为国内外艺术界、表演舞台、教学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其中:于平,旅美歌唱家,1986年以后三次获得国际声乐比赛二等奖;宋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歌唱家,多次获得国际声乐比赛奖项;杨岩,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多次获得国际声乐比赛奖项;吴艳彧,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三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头奖、一等奖。  本人多次参加沈阳国际音乐节演出及成功举行多场独唱专场音乐会但当艺术指导。多次与国际友人同台献艺合作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多次获国家级及省级钢琴伴奏奖。

倪妮

倪妮,1949年9月出生,河北抚宁县人。附中钢琴学科钢琴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1968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978年任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钢琴艺术指导,1986年取得本院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1991年至今在附中钢琴学科任教。2004年被授予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  在“2003年全国音乐院校钢琴主科教学研讨会’’上宣读该论文《音乐的万花筒——浅谈钢琴音乐的光与色》(发表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获得广泛好评。  发表论文有:《音色联想与音乐风格》、《在幻想中拥抱祖国——试论肖邦f小调幻想曲》、《在瞬间体会永恒——试论演奏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套曲“瞬间’’(OP。22)的风格把握》、《最昂贵的练习曲——利盖蒂和他的练习曲BOok l》分别发表于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和《钢琴艺术》。《在幻想中拥抱祖国——试论肖邦f小调幻想曲》荣获东北三省音乐论文评比一等奖。

孙博

孙博,汉族,1956年10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作曲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4年考入铁岭地区样板戏学习班,任乐队演奏员。1976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黄维强、周荫昌、杨余燕、薛金焱、唐远如、于行教授。1979年毕业分配到沈阳歌舞团创编室任创作员。1986年至198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师从于苏夏、杨儒怀、戴宏威、吴式楷、朱世瑞、黄飞立教授。1995年调入沈阳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任教,1996年1月转入作曲系任党支部书记并从事复调音乐写作教学工作。  1999年获沈阳市“优秀教师称号”,沈阳市教科工委2000年优秀党务工作者,1999年沈阳音乐学院“三育人”标兵、1998年、2000年沈阳音乐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所在的作曲系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特色专业”,作曲系为辽宁省教学示范单位,理论教研室获辽宁省教育厅“优秀团队”称号。  创作管弦乐、室内乐、声乐,以及舞蹈音乐、电视剧音乐多部。代表作品有管弦乐《追忆》、室内乐《吟》——为七位演奏家而作、钢琴组曲《溪》;声乐作品《望儿山》、《漓江行》;舞蹈音乐《风波亭》、《啊!红旗》;电视连续剧音乐《山里山外》等。  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主调旋律与复调旋律的思维方式与时代落差》(《乐府新声》1999年01期)、《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乐府新声》2000年02期》)、《万变不离其宗的巴赫赋格——解析<平均律钢琴曲集>No.1之赋格曲》(《乐府新声》2007年02期)《歌剧 <苍原>音乐创作中的复调思维与写作技巧》(《乐府新声》2007年04期、《对复调教学引发的思考》(《乐府新声》2008年02期)、《<牧童短笛>与中国早期钢琴曲创作中的复调技法》(《音乐生活》2008年06期)、《透过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看戏剧性在声乐套曲中的显现》(《剧坛》2008年06期)等论文多篇。

魏国

魏国,1965年1月生。中国第一位二胡硕士学位研究生、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辽宁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器乐考级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级考官,现任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教授。  1978—198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二胡专业师从关文举教授。1983—1987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唐毓斌教授后作为省内尖子人才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史学家蓝玉崧教授。1987年毕业进入辽宁歌舞团任二胡独奏演员;1988年任辽宁歌舞团民管弦乐队副队长;1989年再度赴沈阳音乐学院攻读二胡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研究生;1991年获沈阳音乐学院二胡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1992年受辽宁省文化厅委派赴东港市进行为期一年的社教;2002—2004年任辽宁民族乐团艺术总监,二胡独奏演员;2004—2006年任辽宁歌舞团附属艺术学校校长;2007—至今以特殊人才调入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二胡专业教授。  主要业绩成果:1978年7月参加由辽宁省音协,沈阳音乐学院共同为刘天华弟子二胡大师蒋凤之教授举办的老中青“二胡独奏音乐会” 。担任二胡独奏并获得蒋先生亲传及好评,1980年参加东三省音乐盛会沈阳音乐周开幕式及附中专场二胡音乐会演出,担任二胡独奏,以一曲“战马奔腾”一举成名并获成功,1981年获辽宁省第一届民族器乐专业比赛优秀奏员称号获“一等奖” ,1983年获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比赛学院大奖“一等奖” ,1985年获辽宁省“首届二胡专业比赛” “一等奖”第一名,同年获沈阳音乐学院颁发的荣誉证书,1986年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之邀录制个人专辑,1987年辽宁省音协,沈阳音乐学院共同主办魏国二胡独奏音乐会获圆满成功,1990年随艺术家代表团赴前苏联为期一周文化交流,担任二胡独奏,领奏。1991年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联,沈阳音乐学院等五单位共同主办二胡硕士魏国二胡独奏音乐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著名音乐家时乐蒙先生专程参加音乐会并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为“中国第一流硕士演奏家” ,同年8月中国音协又组织了二胡硕士魏国音乐会的理论研讨会,人民音乐、辽宁日报均做了专评,称此次音乐会是我省民乐界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二胡硕士独奏音乐会,1993年分别参加了省政府主办欢迎“泰王国公主”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专场音乐会,担任二胡独奏,获好评,1994年10月“赴京参加天安门国庆四十五周年大型演出,担任二胡独奏,荣获首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筹委会特予嘉奖证书,1995年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优秀独奏大奖” ,1995年应辽宁电视台之邀,为日本富山电视台录制专辑“远方的呼唤” 在日本多次播放,反映强烈,获一致好评。1997年获辽宁省专业技术业务考评优秀证书第一名,1997年获辽宁省专业艺术表演艺术团体优秀人员比赛一等奖。1983年荣获北京二胡邀请赛优秀演奏奖。1998年获辽宁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专业比赛” ,“金奖” (优秀新人奖),2000年荣获第四届沈阳音乐周独奏金奖,2001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随团赴京在北京音乐厅公演,担任二胡协奏曲《兰花花》独奏,中国文化报给予高度评价。2001年获辽宁省“第五界文化艺术节专业比赛”金奖(优秀演奏奖),2002年12月31日,参加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03年辽宁省首届新年音乐会,与国际大奖获得者朗朗、戴玉强等同台献艺,辽宁交响乐团协奏,担任《二泉映月》的独奏,全国28家卫星网电台现场直播。2004年获辽宁省“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5年获辽宁省“优秀人才将” 。2005年经国家权威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审定入选“中国音乐家辞曲”名人录。2005年个人艺术传略已被中国少儿文艺网音乐名家篇收录。  发表论文:《二胡演奏艺术中音乐标题的确定性》、《二胡快速演奏技巧中的两手配合》《二胡音乐会练习曲创作及演奏》(《音乐生活》2002.3、4);《对二胡教学的几点思考》、《二胡左手演奏时保留指的使用对音准的影响》(《艺术广角》2001.95);《谈二胡协奏曲兰花花音乐风格把握》(《辽宁省行政教育学院》2009)。

杨维忠

杨维忠,女,汉族,1950年出生,现任流行音乐系演唱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先后从师于著名声乐专家刘若娥教授、周小燕教授。先后在盘锦市歌舞团、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1985年调入沈阳音乐学院从教,1994年调入通俗音乐系,任通俗演唱教研室主任并担任通俗演唱教学工作。  1997年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艺术高校通俗演唱教材一、二、三册及通俗演唱教学大纲。《中外流行音乐演唱实用教材》正在编写中。  在她的艺术实践活动中,2001年应天津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邀请,进行讲学交流并举办“孟奇玉、支予统属演唱音乐会”;同年举办“爱无言”支予演唱会;2000年举办“杨维忠通俗演唱教学汇报音乐会”。  发表的论文有: 《流行音乐演唱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人民音乐》2001年第5期) 、《通俗唱法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乐府新声》2001年第2期) 、《由技进乎道---浅谈声乐表演的艺术追求》(获“东北三省音乐论文评比”二等奖,《歌剧艺术研究》2000 年第3期 )、《 通俗歌手的误区》(《音乐生活》2000年第6期) 、《浅议中国音乐剧的创作》(《音乐生活》2004年第6期 )。  表演方面获奖情况:主演过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歌剧《江姐》中的江姐、歌剧《女匪》中的白莲花等角色,多次获得嘉奖,歌剧《春夜明灯》中扮演女主角宋英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个人表演奖。1978年成功地塑造了电影歌剧《江姐》中的江姐形象,在全国产生过较大影响。  她所教学生学生单丹2004年获 文化部“首届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独唱二等奖。学生丁爽2004年获“中国人唱外国歌大赛”全国第二名。 学生王妍2004年获“东北钢琴杯”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辽宁赛区专业组一等奖;并获全国优秀奖。 学生孟勇2004年获“东北钢琴杯”即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辽宁赛区专业组二等奖;并获全国优秀奖。 学生支予、李泽2002年分别获“哈药六杯”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专业组通俗唱法 优秀奖。 学生单丹2002年获“盼盼杯”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辽宁赛区专业组通俗唱法一等奖。 学生支予2000年获“步步高杯”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铜奖。 学生徐良玉1999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演唱一等奖。 学生孟奇玉1996年获“双汇杯学生孟奇玉1996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演唱一等奖。

张伯威

张伯威,男,蒙古族,1962年9月出生,江苏人,硕士,教授。  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  1985年7月毕业于大连铁道学院获工科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12月起,先后在辽宁省高等教育局、辽宁省教育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工作,历任学生处、思想政治教育处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3年荣获辽宁五四荣誉奖章。2008年、2009年分别荣获辽宁省人民政府三等功、二等功奖励。2001年至2011年,所负责的工作部门先后10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并授予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98年主持完成“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2003年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研究》,2009年参加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有效衔接研究》,2010年参加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主编、编审教材40部。曾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教师教育论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辽宁省高校“两课”建设改革发展调研报告》等6篇工作研究报告分别被评为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主要学术职务有:辽宁省教育厅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宣传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副理事长,2004年受聘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受聘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受聘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

朱玉

朱玉,1961年生,现任民族声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协会会员,辽宁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辽宁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1979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师从丁雅贤教授。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6年参加全国首届民族歌曲大奖赛获 "银孔雀杯"奖、1989年获辽宁省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将赛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1990年参加全国广播歌选《归来呀,带着你的爱》获演唱金奖、1994年全国青年歌手第六届电视大奖赛"通业杯"民族唱法三等奖。她的学生1998年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大红鹰杯"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特殊提名奖,同年获文化部声乐比赛三等奖。  发表的论文有《关于民族声乐问题之思考》、《演唱者的双重角色与艺术创作》、《论音乐院校一对一小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把握》等,1997年获辽宁省文化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白丽萍

白丽萍,现任流行音乐系声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民族音乐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1987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1987年至1994年任沈阳歌舞团独唱演员,1994年至今任流行音乐系声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次参加省、市电视台的各种大型晚会,曾到过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   2001年拍摄了《有了共产党中国才富强》MTV,2002年成功举办了《白丽萍个人演唱会》,2003年随深圳乐团到湖南大剧院、武汉大剧院演出,2005年成功的举办了《因为有你》白丽萍教学实验音乐会。  所教授的学生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1996年冯文鹂获辽宁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专业组二等奖 , 1999年冯文鹂获上海亚洲青年歌手大奖赛东北地区选拔赛第一名、辽宁省"红旗渠"杯青年歌手电视大赛通俗唱法一等奖,韩雪获上海亚洲青年歌手大奖赛东北地区选拔赛第二名、全国大学生艺术节银奖、第五届中国原创歌曲辽沈地区最佳新人奖、辽宁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001年赵亮获辽宁电视台推新人比赛冠军,2002年冯文鹂第七届中国原创歌曲辽沈地区最佳新人奖、辽宁《盼盼杯》电视歌手大奖赛通俗唱法二等奖,2003年张婉书获第三届“中国人唱外国歌”比赛水晶奖,王一凡、宿苗获全国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组合一等奖,李龙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辽宁赛区职业组通俗唱法二等奖,2004年赵亮获新加坡亚洲歌艺邀请大赛二等奖 ,2005年冯文鹂获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声乐三等奖。  发表的论文有:  《对中国通俗音乐当代走向之思索》(《乐府新声》2000年第四期)、  《论通俗演唱》(《乐府新声》2001年第二期)

范哲明

范哲明 ,1954年5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  1972年4月考入辽宁省样板戏学习班三连(后更名为辽宁省京剧团),先后担任演奏员、创作员及乐队指挥等职。1977年11月考取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3月入学,师从黄维强、霍存慧、于行、刘学严、薛金炎、王宗鉴教授,1982年1月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本院作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守明教授。1988年7月毕业后旋即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沃恩大学( University of La Verne )音乐系学习作曲,师从系主任Reed•Gratz博士,1990年9月返校任教。2000年9月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派出的访问学者,赴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系主任Zoltan•Jènǒ教授,2001年8月返校任教。  自1982年留校任教后,先后教授过音乐基本理论、和声学、管弦乐配器法、作曲,以及二十世纪欧美现代音乐等课程;曾任通俗音乐专业副主任(主持工作,1993-96年)、作曲系主任(1996-2006年)及院长助理(1998-2004年);2002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评选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教学之余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舞蹈音乐及电视音乐作品20余部,歌曲60余首;其中部分作品曾在国外(瑞士、法国、日本)及北京、沈阳等地的音乐会上首演;部分作品曾在国家及省内宣传、文化部门与专业协会组织的声、器乐作品比赛和评选中获奖。1999年9月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授予“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3年5月被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沈阳市优秀专家”称号。  创作并发表(演出)过的各类作品有——  交响(管弦)乐作品:交响诗《母亲》(1991);古琴与管弦乐队《平沙落雁》(1991);管弦乐《钢之歌》(1991);管弦乐《红山古梦》(1991);管弦乐《新年圆舞曲》(1992 获“黑龙杯”全国首届管弦乐作曲大赛三等奖);管弦乐《晨祀》(1992 获“黑龙杯”全国首届管弦乐作曲大赛鼓励奖);管弦乐《中华颂》(1995);管弦乐《盛京鼓韵》(1997);管弦乐《交响前奏曲》(1998);交响叙事曲《心碑》(2001 获首届辽宁音乐“金钟奖”音乐创作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作曲奖);管弦乐《铁骑滚滚》(2005);前奏曲《青春》(2006);交响幻想曲《大河梦》(2008)等。  室内乐作品:《为长笛、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的音乐》(1988);打击乐四重奏《玩具人形主题变奏曲》(2001);马林巴独奏《躁动》(2007)。  舞蹈音乐作品:《火种》(1982获辽宁省舞蹈比赛音乐创作奖);《辽河春》(1999);《年轻的太阳》(1999)。  电视剧音乐作品:连续剧《请在这里签字》(1984,与他人合作);连续剧《绿色的旋律》(1985,与他人合作);连续剧《空白的季节》(1993);系列片《邓小平来辽宁》(1998)。  歌曲及合唱作品:《祖国赞美诗》(获中央电视台第三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大赛新作品奖)、《有一支歌》(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向着太阳走》(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 《万众一心》(获辽宁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手拉手》(获首届全国少儿征歌评选“金叶杯”电视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童年的小灯笼》(获中国百家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展播银奖);(以下作品按创作及发表时间排序)《多希望》、《大漠》、《圣火—永恒的交响》、《我的父亲,我的太阳》、《引力》、《老家》、《同心》、《永恒》、《打开的窗子》、《一路顺风》、《93辉煌》、《十六岁的风景》、《爱的天地》、《出塞曲》、《开花的树》、《人生就象谷底的河》、《美人鱼》、《故乡的海岸》、《我们的世界》、《重返兴隆》、《永远的召唤》、《想家的心绪》、《辽河赞歌》、《晚归》、《走进春天》、《七彩的长桥》、《雪缘》、《巴图鲁满尼》、《跨世纪的风》、《我就是中国香港》、《想你一百年》、《国徽永在卫士心中》、《筑起心中的虎门》、《沈阳之恋》、《人生舞台》、《春天和我们同行》、《都市民谣》、《穆桂英出征》、《爱之舟》、《谁不为咱的沈阳骄傲》、《与世界同行》、《鲜花献给你》、《祝福九九》、《世纪涛声》、《祖国万岁》、《红旗渠的故事》、《人是铁来饭是钢》、《太阳城,希望的城》、《真诚就是爱》、《情满望儿山》、《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与太阳同行》、《骑车的女孩》、《众志成城》、《腾飞吧 ,我的大东北》、《走向振兴》、《不染是风采》、《声音的呼唤》、《啊,我的辽宁》、《在灿烂的阳光下》、《辽河颂》、《油塑》、《祝福生命》、《生命中拥有了你》等。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音乐评论文章有——  学术论文:《对威伯恩<小交响曲>的综合再分析》(《乐府新声》1998第4期、1999第1 期);《二十世纪末美国音乐概观》(《乐府新声》1999第2期、第3期);《只缘山高断流水/情动何患无子期》(《乐府新声》2000第1期);《满目新翠春无限/音起乐涌潮更高》(《乐府新声》2001第4期);《后序列主义音乐中调性与结构因素的回归——达拉皮科拉的钢琴组曲〈安娜莉贝拉的音乐笔记本〉之序列与复调技法分析》(《乐府新声》2006第3期);《对管弦乐法教学三个基本概念的思考》(《乐府新声》2007第1期);《名不副实的“传统”与难以为是的“创新”——对作曲教学现状的质疑与反思》(《乐府新声》2008第2期);《欣情心曲馨故苑/粤风乐韵悦相知》(《乐府新声》百期特刊)等。  音乐评论文章:《管弦乐•交响曲与管弦乐队•交响乐团》(《辽宁日报》1997年11月24日文艺版);《欣赏音乐与音乐欣赏》(《辽宁日报》1998年1月21日文艺版);《风风火火“好汉歌”》(《辽宁日报》1998年2月19日文艺版);《音乐不该是这个样子》(《辽宁职工报》1995年11月21日);《多瑙河在静静地流淌》(文化学刊创刊号,2006年第1期)等。

郭鹏

郭鹏,1962年7月出生,教授。 1987年7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师范系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在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任音乐教研室主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2006年9月调入沈阳音乐学院。  在朝阳近20年的工作里,作为党员,率先垂范,模范在先;作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系主任,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作为艺术家,硕果累累,誉满朝阳。先后担任朝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朝阳市青联副主席,朝阳市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等职。多次被评为市、校级“优秀党员”、“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等称号。2001年被评为朝阳市十大优秀青年教师和朝阳市十佳青年。  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了《和声》、《乐理》、《作曲与配器》、《合唱指挥》、《音乐教学法》等课程。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1997年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高师音乐专业五项全能比赛,参赛三名学生包揽了组委会设立的两个一等奖。2006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辽宁省高职、高专、学生五项全能比赛,在参赛的25所学校中,取得了“音乐专业组”和“普师组”两团体总分第一名,并一举夺得组委会设立的十五个单项奖中的七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朝阳市历届合唱艺术节中,其指导参赛的合唱队均获金奖,本人也均被评为最佳合唱指挥。2001年朝阳师专30年校庆,本人成功地指挥了沈阳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和朝阳师专大学生合唱团联合演出的交响合唱《黄河大合唱》。编写了辽宁省高职、高专学生《乐理与视唱》教材,撰写了《高师声乐教学评估》、《合唱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新时期学生管理初探》、《试论现代教学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分别发表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

李淑华

李淑华(九妹),女,汉族,1961年8月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舞蹈学院副院长,舞蹈学校副校长,本科学历,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沈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特聘教师,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试管理工作小组高级考官。  1995年担任大型舞蹈歌剧《苍原》舞蹈编导,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多项国家最高文艺奖项。1998年荣获辽宁舞蹈比赛编导二、三等奖;200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世界儿童演剧节编导金奖;2002年荣获德国弗莱堡国际舞蹈大赛编导二等奖;2003年荣获辽宁省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指导教师二等奖;2004年荣获日本举办的青少年国际舞蹈比赛编导金奖、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编导奖和辽宁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6年荣获辽宁省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指导教师一等奖;2007年荣获辽宁省第七届艺术节编导银奖。2010年,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沈阳音乐学院民声女子合唱团编导,表演作品《回娘家》和《迎接太阳》荣获三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至今,在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及大型晚会中担任舞蹈策划和舞蹈编导,并多次担任全国、省内重要舞蹈比赛的评委。  在30年的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及艺术实践过程中,潜心研究舞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撰写了大量教学和艺术实践的相关论文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具有代表性的有1995年论文《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初探》在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举办的辽宁省专业、业余舞蹈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论文《汇古今精华 采中外雅风尽显民族化舞魂》在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举办的辽宁省2002年舞蹈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在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举办的辽宁省2010年、2011年舞蹈专业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多次在《乐府新声》、《艺术广角》、《音乐生活》、《新世纪剧坛》等刊物发表论文。

刘云燕

刘云燕,女,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现任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履历:  1959年10月24日出生,辽宁抚顺新宾县人。1971年上山下乡后,被抽调到县文工团并担任主要演员。曾主演过话剧《雷雨》、《霓虹灯下的哨兵》、《救救她》;评剧《秦香莲》、《小女婿》等。1983年考入沈阳音乐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师从于徐占海、霍存慧等教授,主修音乐教育、作曲理论等课程。1987年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任教于沈阳艺术学校教授歌曲作法;1991调沈阳音乐学院从事视唱练耳教学;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班,师从黄依丽副、刘康华、李吉提、姚亚平、郑祖襄等教授,主修视唱练耳及作曲理论、音乐学理论等课程;2002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汪毓和研究员;以《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音乐研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回沈阳音乐学院担任音乐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开设“文献与写作”、“专题研讨与写作”、“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研究”、“中国京剧音乐史纲”等课程。  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一部,参与国家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教学、科研获奖8项。  作品《送你一束达子香》,获1986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选拔赛三等奖;1989年获辽宁省中师青年教师教学新秀课称号;论文《关于音乐师范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思考》(发表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获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艺术委员会“94年首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选”入选奖;《贝里奥和他的音乐创作》(发表在《乐府新声》),获2001年沈阳音乐学院音乐、舞蹈学术论文优秀奖;《评郭文景小提琴协奏曲——土韵》(中央音乐学报2004年第4期)获2004年“中央音乐学院第十二届学生论文评比硕士研究生组三等奖”;《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音乐研究》,获2006年“第四届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博士组优秀奖”;《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的音乐创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获2007年“辽宁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成果评比”二等奖。  出版专著:  《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音乐研究》,200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版,在全国发行。并在国家图书馆藏书。  发表论文:  《音乐教育如何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创造性地培养与素质教育改革》,均发表在2000年《辽宁教育研究》;《加强艺术教育中的音乐基础训练的思考》,发表在2000年《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世纪兴起的西方音乐主要流派》,发表在2001年《辽宁教育学院学报》;《瓦格纳的歌剧及艺术特点》,发表在2001年《音乐生活》;《评郭文景的小提琴独奏曲“土韵”》,发表在2004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的音乐创新》发表在2006年《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  科研活动:  2005年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撰写工作,被聘为音乐学科分支主编;2005年,参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大百科》的撰写工作。2006年,主持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2004年人文社科A类科研计划”1项,论文《京剧旦角唱腔发展中的两次高峰》发表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011年,主持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科A类科研计划”1项,论文《中国近现代戏曲音乐发展概述——近现代各地方小戏的繁盛》发表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潘兆和

潘兆和,1946年8月生,山东日照人。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作曲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沈阳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音乐创作》编委;《乐府新声》主编。  1970年7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留校任教。从事高等音乐教育和管理30余年。担当学院和声、作曲课程的教学。所教学生不少已成为音乐界的骨干。编著有《歌曲写作教程》。撰写《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及其培养》、《柴科夫斯基和他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响遏行云》、《第四届札幌国际音乐节散记》等文章多篇。创作有《‘坏人’圈》等电视剧音乐多部,大合唱《明天,假如金凤问起我》(合作)、钢琴与民乐队《出海》(合作)、笛子曲《又是一个丰收年》、《真快活》及大量声乐作品。其中歌曲《我心上的一朵玫瑰花》、《母亲的目光》、《黄河梦》、《乡愁》、《关里、关外》、《辽河之子》、《月儿歌》、《椰岛之恋》、《哦!我的大东北》等在国内重要比赛中获奖。  1992年应邀担当中央电视台第五届《五洲杯》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评委。1998年参与主办全国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学院还多次参与组织国际音乐节活动。曾先后赴日本、韩国、美国、香港、俄罗斯、德国、奥地利考察、访问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孙友

孙友,1956年6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现任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辽宁省音协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5年考入吉林省歌舞团,任演奏员。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1982年到沈阳音乐学院任教。  科研成果:1990年研制的“活塞式平均律37簧扩音笙”荣获1991年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荣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奖。1996年荣获联合国科技信息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艺术实践:1997年5月,在辽宁省教育委员会主办的“迎宾音乐歌舞晚会”中担任独奏。1997年1月,在辽宁省民族音乐家学会主办的“名人名曲民族音乐会”中担任独奏。1997年6月,在沈阳音乐学院主办的“名人精品音乐舞蹈晚会”中担任独奏。1999年10月代表沈阳市政府出访日本,在日本北海道举办的三场“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中担任独奏,并受到日本观众和专家的高度赞扬。2001年6月和2002年6月分别在我院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孙友副教授及学生笙专场音乐会”,专家和同行们给予了高度赞誉。  艺术创作:1997年10月出版两首笙独奏曲《欢乐的泼水节》、《彩虹舞曲》。这两首作品被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等大专院校在笙专业课教学方面选为优秀乐曲,在专业艺术院校广为流传。  专业比赛:学生罗婷婷在2004年8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笙专业比赛中荣获“少年专业组二等奖”;学生都诗文荣获“少年专业组优秀奖”。  2005年先后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乐器》上发表5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  ——2005年第 7期发表《笙斗的演变及改革》。  ——2005年第 8期发表《笙在民族乐队中的应用》。  ——2005年第10期发表《谈笙共鸣管的沿革历程》。  ——2005年第12期发表《笙的改革与演奏艺术》。  ——2005年第14期发表《笙与泼水节--笙独奏曲欢乐的泼水节乐曲分析》。  1993年--1998年担任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04年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比赛评审委员会评委。  多年来一直超工作量教学,目前在校笙专业学生民乐系6名、附中7名、南院区6名、研究生1名。专业优秀的学生占80%以上,多人次参加民乐系和附中民乐学科主办的专业优秀学生音乐会。附中笙专业学生升学率100%。民乐系历届笙专业学生就业率100%。

魏煌

魏煌,辽宁葫芦岛人,1985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长笛专业,后进修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中国管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长笛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会长、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兼大连校区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沈阳市优秀专家。长期从事长笛主科教学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  著有我国第一本《音乐教育学》(与刘云翔合著,辽宁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苏联学校音乐教育》(与侯锦虹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010年再版)、《新编长笛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08年再版)等专著,编有中国音协全国长笛考级教材(与韩国良、王元茂合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经典长笛小品(三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等国家级音乐类核心刊物及省级音乐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万字。  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科研成果奖励,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担任由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管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主办的国际性、全国性长笛及各类管乐比赛的评委会主任及评委工作。所教的学生多人次在全国性大型比赛中获奖。曾多次出访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国际长笛比赛和其他音乐艺术学术交流活动。

张力伟

张力伟,1955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市。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辽宁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辽宁省合唱协会副主席。  自幼喜爱音乐。1969年在本溪市第十四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时,被选入校军乐队学习并演奏长号;1970年调入本溪市京剧团(原样板戏学习班)担任乐队长号演奏员;1976年被选送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1979年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4年在本院作曲系在职进修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1985年3月到1986年6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单科进修班深造,更加系统地学习了和声、复调、赋格、作曲等课程;在专业学习与进修期间,曾先后师从于唐远茹、黄维强、杨余燕、周荫昌、于行、薛金炎、刘学严、徐庚仁、赵晓生、沈一鸣、林华、陈铭志等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沈阳师范大学研修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课程班有关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并取得结业证书。自留校以来,先后在作曲系、附中、教务处工作,于1987年4月任附中副校长,1994年1月任教务处长,1995年10月任副院长至今。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器乐作品:钢琴曲《钢琴即兴曲三首》(1984年辽宁省音协出版)、《宝鸭穿莲》、《月下飞鸢》、《柳浪闻茑》、《紧中慢》(1988年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出版)、《杜鹃啼》、《昭君怨》(1989年香港艺声唱片公司出版)、二胡独奏曲《忆》、《爷爷脸上的皱纹》(199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琵琶与乐队《彝族舞曲》(1991年收录在《中华金曲》激光唱片)、二胡曲《快弓练习曲〈蚂蚁搬家〉》(199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钢琴曲《微型奏鸣曲》(1998年发表在《乐府新声》第四期)、钢琴改编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99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二胡曲《琶音练习曲》、《苗风》(2004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常见问题
相关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