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城帮网--医疗

地标导航

首页 > 医疗 > 疾病 > 分泌性中耳炎
推广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详细介绍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基本信息
医保疾病:
易感人群:
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治愈周期:
2-4周
治愈率:
95%
所属科室:
耳鼻喉科
温馨提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病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30%):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感染(30%):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免疫反应(30%):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护理

1、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2、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适宜

1.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2.多吃维生素的食物;3.宜食清淡的食物。

禁忌

1.忌腥荤发物;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过咸或腌制的食物;4.忌坚硬难咬的食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