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
城帮网--教育

地标导航

首页 > 大庆教育 > 大庆大学
推广

东北石油大学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工科类/理工类/理科类/文科类/考研院校 本科 院校代码:10220

东北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东北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5年11月,东北石油大学有专任教师1271人,外聘教师305人。其中,教授330人,副教授6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74人,博士生导师95人;双聘院士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龙江学者教授16人(其中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5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5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8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导师。

王常斌

汉族,辽宁省凤城市人,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开发系,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浙江大学力学系工学博士学位。教授(2004.09),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第二届青年岗位能手,东北石油大学优秀教学骨干教师。历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系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大庆市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  承担或参加了国家级课题、部级教学改革项目、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20余项,出版教材2部,在石油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Modern Physics Letters. B.、流体机械等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石油工程(教材)”获中国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等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等奖;“低频振动采油技术研究”获黑龙江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聚合物驱油井流入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讲了“采油工艺原油”、“流体力学”、“管输工艺”等多门课程,培养了硕士19名。  在抽油机运动与动力学特性、射流泵流场数值模拟及应用、大功率超声波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独到建树。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59-6503531  电子邮箱:wcb0917@sina.com  手机:13766793209

尹洪军

尹洪军教授,女,汉族,1964年7月出生,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中共党员。一直就读东北石油大学,1986年获采油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完成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历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现任油气田开发工程系主任、书记。兼任《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特种油气藏》等期刊编委,SPE会员。曾获得黑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大庆十大杰出女性、东北石油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油气层渗流力学、现代试井与油气藏动态描述、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在渗流理论与油藏动态描述、压裂井和水平井井网优化与产能预测、黏弹性聚合物驱油渗流理论等方面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主持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局级科研项目40余项,如:“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对驱替多孔介质中的油的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形状油藏压力动态分析的边界元方法”省级科研项目、“非达西渗流地层参数及压力计算方法”、“徐深气田开发井压裂产量预测方法研究”、“大型试井综合分析软件、气藏工程软件”局级科研项目,“火山岩气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升382井区加密调整方法研究”横向项目等等。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渗流力学、试井技术、高等渗流力学、油气井测试原理与技术等课程。主讲的“渗流力学”为国家精品课。参加编写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渗流力学》。获省局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14篇,被ISTP收录4篇。  在现代试井分析、压裂井和水平井产能预测与优化、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4066 电子邮箱 yinhj7176@163.com 手机 13903697176

王克亮

王克亮教授,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山东省诸城县人,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4月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教授(2005.09)、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历任油气田开发工程教研室主任,现任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和参加国家重大专项“聚驱后无碱泡沫驱油技术”、中石油重大专项“CO2驱扩大波及体积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应用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持大庆油田公司项目“复合热泡沫性能评价”、“无碱二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等横向项目20余项。给本科生、硕士生主讲石油工程、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程新进展等课程。“提高采收率原理”校级精品课负责人,东北石油大学“十五”期间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主编《改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提高石油采收率原理》1部。在《Journal of Hydrodynamics》、《石油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篇、EI收录5篇。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大庆油田公司等局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明专利3项,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1项。  在高压泡沫驱油技术、复合体系性能评价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4105 电子邮箱 wangkl0608@126.com  手机 15304594003

刘庆旺

刘庆旺教授,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河南省鹿邑县人,文革党员。198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油田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教授(2005.09)、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会员、SPE会员,污水处理协会理事。  近年来主要从事钻井液与油井增产措施技术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负责及参加国家,油田4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为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主讲了胶体与表面化学、提高采收率原理、高分子化学、油田化学理论和技术等课程。曾发表学术论文47篇,现任钻井液与完井液编委,出版专著3本,1.粘土理化性能;地质出版社1992,2.石油工程化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弱凝胶调驱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专利三项:1.钻井液外磁管式磁化器;专利号92200147.2;2.钻井液B板式低压磁化器;专利号92200148.0;3.油井水泥浆内磁管式磁化器;专利号92200146.4。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局级科研成果奖6项。  在油田化学技术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3003 电子邮箱 LIUQINGWANG@163.com  手机 13804658712

杨树人

杨树人博士,教授,汉族,1963年10月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中共党员。1980年入哈船院一系学习,1984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并分配到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工作,1985年入哈船院三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到东北石油大学任教,1990年晋升为讲师,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晋升为教授。曾先后获得东北石油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质量优秀特别奖”、“优秀教学骨干教师”、大庆市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东北石油大学“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树人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流体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流体力学》、硕士研究生的《高等流体力学》和本科生的《工程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基础》等10多门课程,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近年来,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973”项目1项、省部项目3项,市局级和横向课题10余项。曾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1)非牛顿流体力学;(2)计算流体动力学;(3)油气管道输送工艺。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59-6504952 电子邮箱dqyangsr@163.com 手机13089050099

李士斌

李士斌,汉族,1965.1出生在内蒙古赤峰,中共党员,1988年7月东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7月获东北石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教授。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井工程系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专业后备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主干专业课“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专业外语”等,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高等油气井工程”、“现代完井工程”等专业课,先后参加了黑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一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几年主持完成的省部级科研课题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科技创新基金“用分形理论预测岩石可钻性研究及应用”;黑龙江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大庆深井岩石破碎效率研究及应用”;主持完成的局级课题有:“华北油田套管上窜机理及治理方法研究”,以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课题30余项。  “提高深井深层钻井速度”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油钻井中地层孔隙压力随钻监测技术”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有其他省部级奖4项,厅局级奖励10项。  自2001年以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  从事的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研究,井壁力学稳定性研究,钻井岩石破碎机理研究,地应力理论及测试研究,油气井压裂理论和技术,套管损坏机理及治理方法研究,欠平衡钻井破岩机理研究。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东北石油大学的设备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课题近40项。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59-6504953 电子邮箱lishibin_2001@sina.com 手机:13836813486

殷代印

殷代印,汉族,1966年7月生,山东省金乡县人,中共党员,教授(2006.07)。1988年7月获东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3年4月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5月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12月中科院力学所博士后出站。现任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油田开发动态分析。近几年承担完成的省部级科研课题有: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油藏介质中多相流体非线形渗流有限元法渗流理论研究”;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中石油重大专项“特低渗透油田CO2驱扩大波及体积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应用”;以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课题50余项。  “高含水期注采井数比、注采比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获得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密井网水驱、聚合物驱试井解释”获得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对续流段资料解释的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获得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其它科技奖励3项。  出版著作1部,主编教材2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篇,EI检索8篇,ISTP检索3篇。  为本科生讲授主干专业课“石油工程”、“油藏工程新进展”、“特殊油气田开采”等,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为硕士生开设“高等油藏工程”专业课,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左右。  主要研究方向为油藏地质建模、数值模拟和油田开发动态分析。自主开发了周期注水数值模拟软件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数值模拟软件,熟练掌握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调剖、热采数值模拟技术。在侧积夹层水平井开发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应用拟示踪剂定量研究来水方向和见水层位、低渗透裂缝油藏蒸汽驱开发、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地研究,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近几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横向协作课题50余项。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59-6503530 电子邮箱:yindaiyin@163.com  手机:13089043009

赵春森

赵春森,男,1964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2006.07),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年在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87年9月~1988年7月进修英语1年。1987年毕业后一直在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藏改造试井与评价重点研究室”固定成员。  在科研方面,2002年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水平井整体开发渗流理论研究”1项,2009年主持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低渗透油藏优化开采理论研究”1项;参加中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级课题9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项。我国最早从事数值脉冲试井进行油藏描述的学者之一,建立了一套与直井井网理论相对应的水平井井网及水平井与直井混合井网的产能计算方法和井网优化方法,提出了水平井井网最优形状因子的概念。在水平井整体开发渗流理论、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技术、水动力学采油技术、精细油藏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低渗透油藏开发理论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石油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Petroleum Science》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Ei收录3篇,ISTP收录1篇,专著1部;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其它科技奖励12项。  在教学方面,主讲《油层物理》、《油藏数值模拟》;完成了《教学CAI软件》、《题库软件》;1996年和2006《油层物理》课被评为我院优质课,荣获 CAI教学软件部级二等奖1项、院教学成果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水平井开发渗流理论、油藏精细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低渗透油藏开发渗流理论。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459-6504576;电子邮箱:zhaochunsen@126.com 手机:15645911663

王立军

王立军教授,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黑龙江省肇州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入东北石油大学开发系采油专业学习,1987年获学士学位。1990年在东北石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8年在东北石油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在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完成在站期间的科研任务。1994年晋升为讲师,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会员、SPE会员,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教研室主任。  近年来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提高采收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基金项目1项,负责及参加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及局级科技攻关项目。在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分析及室内岩芯模拟驱油实验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研究成果对于完善聚合物溶液提高驱油效率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室内实验证明,聚合物溶液液驱后,可以利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为四次采油提供了技术储备。在油藏工程研究方面,主要进行油气田开发指标的预测方法研究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多篇论文。  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讲石油工程、石油工程专业外语、现代油藏工程等课程。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Ei与ISPT收录,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石油工程》,主编教材《油田开发设计与分析方法》。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局级奖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1)油藏工程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2)提高采收率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电话:0459-6503315,13836711885。邮箱:wlj196464 @163.com

龙安厚

龙安厚教授,男,汉族,1957年6月出生,重庆璧山县人。1980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校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1994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授(2007.09)、硕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历任泥浆实验室主任、钻井实验室主任、石油工程系工会主席、油气储运实验中心主任。  近年来主要从事钻井液、完井液、储层保护及油气储运技术研究。先后参加及负责“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采出液性质室内评价方法研究”、“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研究”、“大庆油田非离子型驱油剂的研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5项,参加及负责“油气储运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原油装车损耗状况及防止措施”、“粒子液体对稠油改质降粘作用机理研究”等局级和横向项目20余项。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生主讲“油气层保护技术”、“钻井液完井液分析技术”、“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天然气管道输送”、“储运油料学”、“油气储运新技术”等10多门课程。曾参与或主编《沸石矿物与沸石水泥》、《钻井液完井液分析技术》、《油品性质与管理》、国家规划教材《油气储运工程实验》等著作。在《OIL&GAS》、《东北师大学报》、《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曾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5项、局级科技进步奖和创新奖9项。  在钻井液、完井液、储层保护及油气储运技术方面具有较系统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4833 电子邮箱 longanhou@yahoo.com.cn  手机 13936900425

赵明国

赵明国教授,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辽宁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教授(2008.09)、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主要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与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及参加“离子液体对稠油的改质降粘及作用机理研究”、“交联聚合物冻胶类调剖剂评价方法应用研究”等国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省大庆油田公司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室内实验研究”、中海油天津分公司 “LD10-1油田驱替试验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辽河油田公司 “锦16块兴隆台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研究”等局级项目 8项,横向项目10余项。先后给本科生主讲石油工程、石油工程实验等课程。在《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石油实验地质》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CO2驱油技术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3336 电子邮箱 zhaomingguo63@163.com  手机 13836957906

闫文华

闫文华教授,女,汉族,1967年1月出生,辽宁省昌图县人。1989年7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4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4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教授(2008.09)、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石油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近年来主要从事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与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方面研究。先后参加“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在微观孔隙中的驱油机理研究”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并参加“化学驱四元共聚破乳剂研究”、“高弹性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方法及机理研究”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辽河油田公司、冀东油田公司、大庆油田公司等局级项目10余项及横向协作项目20余项。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讲《油层物理》、《油层物理与采油》、《渗流物理》等课程。参编《油层物理》教材1部;在《应用化学》、《化学通报》、《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东北石油大学院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先后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局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7709 电子邮箱 dqyanwh@163.com  手机 13936908851

曹广胜

曹广胜,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博士,教授(2009.09),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国际石油工程师学会SPE会员,油气田开发工程教研室省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石油工程》国家级精品课建设主要成员,2009年度东北石油大学“劳动模范”。  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讲过《石油工程》、《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现代采油采气理论与技术》等课程。在油气井流入动态、举升方式选择、油井合理工作制度确定、油气层污染机理及增产增注原理与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火炬计划和创新基金各1项;主持并参加省部级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攻关项目3项,省部级示范工程项目2项。其中“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粘弹性聚合物溶液的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在国际会议及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SCI检索收录8篇,EI、ISTP检索收录3篇,出版著作3部。  主要研究方向:(1)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2)采油采气理论与工艺;(3)油田化学。  联系方式:0459-6504682 电子邮箱caoguangsheng@nepu.edu.cn 手机13904597568

张继成

张继成,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教授(2009.09), 研究生导师。1972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1995年7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油藏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3月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8年7月获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3月至1998年2月,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部资源工学系学习深造。东北石油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油气田开发工程教研室)教学团队核心成员,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成员;黑龙江省提高油气采收率原理与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主讲“石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特殊油气田开采技术”和“现代油藏工程”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工程理论与技术、提高采收率原理与技术。负责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低渗透油层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高含水期油田地面地下整体优化技术”、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渗透油田精细评价与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中石油科技项目“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理论与技术研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技术”、“聚驱后剩余油识别方法及其分布规律”等课题的科研攻关工作。在油田开发优化调整、大孔道识别与治理、低渗透油田开发和剩余油精细描述等方面具备一定积累。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历任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第六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在“石油学报”、“钻采工艺”、“Oil & Gas Journal”、“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申请技术发明专利2项。  优势研究方向包括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技术、油气藏精细描述、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综合调整、特殊油气田开采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等。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459-6506789 电子邮箱 zhangjc2006@tom.com  手机 13766772703

魏立新

魏立新,男,汉族,油气储运工程教授(2009.09),1973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1990年考入东北石油大学,1994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进入大庆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学习。200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5年获得“大庆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09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评为油气储运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现任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主任。  自参加工作以来,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油田公司级科研攻关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EI检索。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主要获奖成果如下:  (1) “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获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高含水期油田地面地下整体优化技术”获2008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注水系统区域性多点调参优化运行技术研究”获2008年中国石油石化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4)“基于智能优化的油田地面工程系统优化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油田地面生产运行系统智能优化设计研究”获2008年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6)“大庆油田高含水时期油气集输系统调整改造与新增产能建设优化研究”获200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多年从事油气储运工程优化与节能降耗技术、油田生产运行系统仿真、油气集输与采出液处理、储运设施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优化与节能降耗技术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联系方式:0459-6504578 电子邮箱:wlxfyx@sina.com手机:13845973006

毕凤琴

姓名: 毕凤琴  性别:女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毕凤琴教授199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博士后出站。现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书记、主任。  多年来一直从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及表面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和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先后承担(或参加)了省部级(国家级) 、市局级及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新材料概论”等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和教育研究论文30篇,其中被EI收录3篇,核心期刊15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5项,局级成果奖6项;主讲 “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学”、“纳米材料学”、“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曾荣获黑龙江省、大庆市 “三育人”先进个人、东北石油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东北石油大学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杜永军

姓名:杜永军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杜永军教授,汉族,辽宁省东港市人,1962年4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9月-1986年7月,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矿场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3年3月,哈尔滨船舶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9月-2005年5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后出站。  杜永军教授,现任大庆石油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机械制图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曾荣获东北石油大学“教学名师”、“先进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小井眼无油管空心泵采油及配套技术”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  主讲《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制图》、《工程制图》、《现代工程图学》、《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等6门本科课程和《机械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硕士研究生课程。主编《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教材、《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主审《工程图学基础》、《工程图学基础习题集》、;参编《现代工程图学》、《化工制图》、《有杆泵采油技术》等多部著作,目前是《现代工程图学》精品课程负责人。  在教学方面: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多项,目前是校级《现代工程图学》精品课程负责人,黑龙江省教育科研骨干教师。  在科学研究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攻关(九五、十一五)、省基金项目在内的1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主持局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其中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的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10余篇,EI收录2篇,发表著作2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油田采油技术、油田节能技术、套损机理与防护、弹性波理论及应用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安全技术和机械电子方向,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近20名。

关丽杰

姓名:关丽杰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关丽杰教授,满族,1964年1月出生。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机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7月到大庆石油学院机械院制图教研室工作至今。  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工程图学学会常务理事。  这些年来一直从事教学教研工作,先后主讲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零部件测绘”、“工程制图”、“现代工程图学”、“计算机绘图”、“建筑图学”、“实体制图学”等多门课程,年均达450学时,教学效果良好。曾获大庆石油学院“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学骨干教师、特色教师、 “三八”红旗手、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工作者”及大庆石油学院“教学名师”等称号。连续5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三维建模大赛,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个人一、二等奖、省级团体一、二等奖,个人一、二等奖多项,本人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在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工作,在课程体系改革、CAI课件制作、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国内高校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先后承担和参加了6项省部级、局级科研课题和科技服务项目;先后承担和参加了15项省部级、校级教改项目;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8项, “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以三维设计能力为主线,培养创新设计人才”两个项目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制图CAI课件” 获东北地区高等学校第四届CAI年会二等奖。此外还获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多年来精心研发的“工程制图系列课试题库”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我校已经使用7年,并推广到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中,获得了国内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称赞我们的试题库“在国内工程图学类试题库中居领先水平”。  正式出版教材7部,包括任第一主编的《现代工程制图》、《现代工程制图习题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习题集》;任副主编的《计算机绘图》、《工程图学教程》及《工程图学教程习题集》。其中《工程图学教程》入选教育部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现代工程制图》获大庆石油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

贾光政

姓名:贾光政  性别:男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贾光政,男,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矿业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液压与气动(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大庆石油学院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10余项;先后主讲了"机械控制工程"、"液压与气动"、"机电液伺服系统"等10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研究生10余人;曾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东北石油大学优秀教材奖、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优秀奖,其它科技奖励多项;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国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合作编写出版著作和教材3部。  主要从事流体传动与控制、高压流体密封、石油装备机电一体化、油水井带压作业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

李峰

姓名:李峰  性别:男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李枫,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9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东北石油大学化工过程装备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晋升副教授,2010晋升为教授,是海洋与极地工程(ISOPE)会员,曾获校十佳青年教师、院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  曾先后承担了国家863“井下油水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与装备”高技术重大项目一级课题、“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工程——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新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和“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化学驱含油污水高效水力旋流分离设备的开发应用”等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以及省科技攻关(面上)项目以及30余项局、厂级横向课题,先后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主讲《离心分离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专业英语》、《CAD/CAM》、《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门课程,共培养硕士生10余人。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奖等多项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和ISTP收录近20篇。  科研工作以油田水处理技术及不互溶介质多相分离技术研究为优势特色方向。所研制的油田采出液预分离水力旋流器和污水中污泥浓缩水力旋流器在大庆油田获得推广应用,年处理污水规模达1500万吨,为油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油田采出污水处理、多相离心分离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处国内领先地位,在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部分研究成果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在同井注采井下旋流分离领域,所研制的井下分离器处国内领先地位。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6504050 电子邮箱nusy01@163.com 手机18246922666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常见问题
相关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