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城帮网--教育

地标导航

首页 > 北京教育 > 北京大学
推广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UC)

综合类 本科 院校代码:10002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52人,其中教授589人,副教授702人;其中10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4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当中位居全国高校首位,占全部入选人数的11%。11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1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17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4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卫兴华、胡钧、王传纶、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李占祥、赵履宽、李文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级教学团队
负责人
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郑杭生/洪大用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学团队
韩大元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伊志宏
“西方文艺理论史”教学团队
杨慧林
民商法教学团队
王利明
财政学教学团队
郭庆旺
金融学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
外国哲学教学团队

方竹兰

姓名:方竹兰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16  E-mail:fangzhulan66@hotmail.com  研究领域:中国人力资本制度建设,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创新进程,  来校时间:1991  教育背景  1982年在黑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工作,期间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工作  社会兼职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电视新闻中心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授 。  重要荣誉和称号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历史趋势》发表于《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该文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在全国期刊论文转载率中居第八名;《人格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之根本》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优秀论文奖;《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亟需回归民众的六大权利》获中国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优秀论文奖;《马恩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实践意义》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提名奖。  海外讲学经历  1991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并工作,期间曾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经济学研究。  论文  《论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方竹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论用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主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竹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第8期  《论民众经济权利的回归——探究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质》,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积累》,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产权——中关村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方竹兰,《经济学动态》,1998年12期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方竹兰,《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著作  《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论》,方竹兰,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7  《人力资本与中国创新之路》,方竹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李健美

姓名:李健美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21  E-mail:jmlijm@163.com  研究领域:国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及城市经济管理  来校时间:1986  教育背景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博士 ,1997年任副教授。  工作经历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社会兼职  任《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顾问  重要荣誉和称号  参与主编的《国民经济管理案例》获2004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海外讲学经历  1998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做访问学者  论文  《2004年中国经济综述》,《观点》,2005年6月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7年1期  《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及其调控的回顾与综述》,《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5年1期  《2005年中国经济要点分析》,《观点》,2005年11月  《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要点分析》,《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6年1期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3期  《现代物流九大趋势》,《经贸实践》,2006年3期  教材  《国民经济管理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区域经济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赵玉麟

姓名:赵玉麟  职称/职务:副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办公电话:82500721  E-mail:zhaoyulinlin@sina.com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经济,转型时期证券市场,企业战略管理  来校时间:1998  教育背景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1989年在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工作,1989年考取我校计划系硕士研究生,1991年底由国家公派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经济系留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学成归国  重要荣誉和称号  获1998—1999年度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寻找竞力的支点——产业、科技、金融政策国际比较研究》

胡乃武

姓名:胡乃武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239  来校时间:1959  论文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胡乃武,《新华文摘》,2004年第7期  《积极拓展西部大开发的融资思路》,胡乃武,《光明日报》,2000-3-21  《Disparit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胡乃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6年第4期  《严格控制通货膨胀 促进经济增长》,胡乃武,中国展望出版社《财贸经济创刊十年论文精选》,1991年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初探》,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马克思的外延与内含扩大再生产理论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乃武,人民出版社《<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1983年  《论适度积累率》,胡乃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年第2期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企业自负盈亏》,胡乃武,《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第4期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我国经济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径》,胡乃武,《经济研究》,1979年第7期  《按劳分配绝不会产生资产阶级》,胡乃武,《光明日报》,1977-11-21  著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关系研究》,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国民经济管理学》,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胡乃武选集》,胡乃武,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  《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胡乃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  《国民经济宏观管理问题研究》,胡乃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政策选择》,胡乃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全书(理论篇)》,胡乃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模式•运行•调控》,胡乃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经济杠杆导论》,胡乃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

郑超愚

姓名:郑超愚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242  E-mail:zhengchaoyu@ruc.edu.cn、zhengchaoyu@sina.com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  来校时间:1997  重要荣誉和称号  第7届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奖  北京市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培养计划  2004-2004年福布莱特访问研究学者奖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第6届、第8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第4届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报告  《经济研究》系列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

方芳

姓名:方芳  职称/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办公电话:62515332  E-mail:fangfang227@ruc.edu.cn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监管;证券投资;企业投资方式和渠道  来校时间:1987  教育背景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1999-2002  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1985-1987  经济学学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1981-1985  工作经历  1987-1998,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  1999-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论文  中国金融顺周期的经济学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8期  金融危机下的韩国金融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1期  金融创新是破解融资难的重要途径,经济日报,2009年8月25日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热点问题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6月  Financial supervisory system reforms in Kore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to China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STP)  创新下的金融风险与监管 《中国金融》2007.11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及路径选择 《教学与研究》,2007年4期  治理个贷资金流入股市,堵不如疏,当代金融家,2007年2期  韩国探索建立新的金融监管体制,经济日报,2006年12月13日  从韩国实践看金融监管的局限性;中国金融,2006年22期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4期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变更对绩效的影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4期  中国证券公司市场行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2期  中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与绩效的分析;《金融研究》2004年1期  资本市场中企业估价方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6月  著作  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与竞争力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6月

陈璋

姓名:陈璋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12  E-mail:chzh8@vip.sina.com  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宏观经济分析、数量经济分析等  来校时间:1975  教育背景  1978年1月-1981年1月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理学学士  1983年9月-1986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系 经济学硕士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2001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经济学系 讲师、副教授  2001年7月-2007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系 教授  2007年7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系 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审专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专家  云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重要荣誉和称号  论文“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1年)  课题“国民经济动态分析及预警系统”(主要成员)获国家计委重大成果奖(1991年),  教材“现代经济计划方法与模型”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撰稿人之一、1992年),  专著《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1994年),  论文“论非均衡结构--试确立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994年),  论文“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与假设条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  论文““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 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  海外讲学经历  2005年7月访问台湾政治大学、逢甲大学、淡江大学  2007年1月访问韩国国立大学并参加韩国经济学学会年会发表演讲  论文  “宏观经济波动实证分析的一种思路”《预测期刊》1999年2期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4期  “克莱夫•格兰杰学术思想及生涯评介” (合作)《经济学动态》2003年12期  “直面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征”《经济日报》2003年1月5日  “克莱夫•格兰杰计量经济学及其研究思想评介”(合作) 《经济学动态》2003年1期。  “阿瑟•戈德伯格计量经济学思想评介”(合作)《经济学动态》2002年4期  “网络经济的“虚”与“实”及纳斯达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5期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谈经济理论的数学化问题”(合作)《经济学动态》1992年11期  “中国经济学研究正面临转折时期” 《中国经济导报》2005-08-11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及金融思想”《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威廉•鲍莫尔经济理论思想评价”(合作)《经济学动态》1998年2期  “经济学中数学意义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2000年1期  “乔治•索罗斯若干经济哲学思想评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5期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与社会》1991年3期  “论非均衡结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1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模型评介” 《经济学动态》1988年2期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视角》,陈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陈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乔治•索罗斯证券分析思想及操纵模式研究”《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3期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3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陈璋,《统计分析》,1999年第5期  “SVAR模型框架下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1978~2006”《金融研究》2009年第4期  “大的事件往往使原来的思想失去信誉”《人民论坛》2009年第5期  “中国式储蓄率波动趋势的实证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中国经验、“范式”之争与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创新”《经济学家》2008年5期  “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6期  “全流通进程中的中国股市全收益率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走有中国特色的平衡发展路”《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10月27日  “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9期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最新发展趋势评介”《经济学动态》2007年5期  《经济研究的实证方法》,陈璋,《经济研究》,1986年第4期  “主体性功能区: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导报》2007-06-05  “构建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评价与考核体系的若干思考”《经济学消息报》2007-6-13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研究” 《经济学消息报》2007-02-23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导报》2007-02-23  “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学的途径和困难” 《经济学消息报》2006-08-18  “透视当代金融大师的智慧”《当代金融家》2006年3期  “我国产能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经济导报》2006-02-07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经济学消息报》2006-02-10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视角”《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献》2007年4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陈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陈璋,《统计分析》,1999年第5期  著作  《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工农业经济预警》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陈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陈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方法论》,陈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教材  《应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  《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副主编)

顾海兵

姓名:顾海兵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15  E-mail:guhb2000@sina.com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研究、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与创新设计  教育背景  1982年1月 黑龙江商学院 经济学学士  1985年5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经济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 中国人民大学 副教授  1994年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2006年 国家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曾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秘书长,现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国际投入产出学会会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陆续担任吉林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淮海工学院兼职教授,还担任《中国税务报》专家指导,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中国茅台股份公司顾问,中山市发展战略顾问,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政府经济顾问,山东广饶县政府顾问,国家发改委价格顾问,国家质检总局人力资源培训专家顾问。2001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栏目主讲,2002年主持完成北京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奥运经济)的专题研究。  重要荣誉和称号  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奖,  1991年获国家计委部级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部级优秀个人奖;1990 年获得全国优秀数量经济学工作者称号;  199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993年获第四届全国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奖;  1994年获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家提名奖;  1996年获政府特殊 津贴;  1997年获第2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  2001年获国家计委十五计划建议一等奖  著作  《实用经济预测方法》,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宏观经济预警》,顾海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  《简明实用经济数学》,顾海兵,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  《新范式宏观经济学》,顾海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非主流经济学研究》,顾海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经济系统分析》,顾海兵,北京出版社,1998年

黄隽

姓名:黄隽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295  E-mail:huangjuan@ruc.edu.cn  研究领域:金融学、商业银行的理论与实践  来校时间:1990  教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  英国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访问博士  工作经历  1990-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1998-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重要荣誉和称号  1997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8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9年获第四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  2010年获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海外讲学经历  2011年7月日本九州大学  论文  《小企业及三农金融服务产品评价》,《中国金融》,2011年第20期  《信贷激增与经济金融风险—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美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7期  《商业银行的风险:规模和非利息收入》,《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对美国商业银行规模的反思》,《经济纵横》,2010年第4期  《杠杆化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经济纵横》,2009年第6期, 本文被2009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财务与会计》(理论版)全文转载  《台湾银行业稳定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期  《韩国银行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次贷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重—基于2000-2007年美国大银行的财务数据》,《经济纵横》,2008年第7期,本文被200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全文转载  《防范金融风险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设计》,《江汉论坛》,2008年第5期  《商业银行竞争、效率及其关系研究以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本文2008年5月被《新华文摘》转载  《银行竞争与银行数量的关系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7期  《韩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胡同游”成长分析》,《旅游学刊》,2005年第1期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著作  《商业银行:竞争、集中和效率的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8年3月  教材  《商业银行概论》,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4月  课程信息  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分析

包明华

姓名:包明华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287(0)  E-mail:baomh@ruc.edu.cn  研究领域:企业购并、企业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分析  来校时间:1996  论文  已出版合著7部和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

邹正方

姓名:邹正方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288  E-mail:f433128@gmail.com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贸易与投资  来校时间:1986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班在职学习,2000年7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7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班学习,1988年7月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8年10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曾到日本京都大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委派,到美国麻省大学Lowell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留校后,即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工作,在该所合并到经济学院后,一直在该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属于国管系宏观经济教研室教师。  社会兼职  现任第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中央统战部六局特约信息员。曾任第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和民建北京市委委员,《科学投资》杂志社副主编。  重要荣誉和称号  第七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海外讲学经历  1998年10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曾到日本京都大学进行短期学术访问。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受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委派,到美国麻省大学Lowell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  论文  试论食品安全控制体制的基本框架,食品科学,2004年第11期  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快讯,1999年第4期  “千年回合”:焦点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  廉价销售成霸业,中国区域经济,2004年11-12月刊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2005年第3卷第4期  从2004年利用外资增幅下降看我国外资政策的调整取向,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7期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第4期  经济适用房:谁来为你把脉? 红旗画刊,2003年第1期  解读温总理的“一二三四”,领导之友,2003年第3期  外贸电子商务: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国际商报,2000年10月29日  《财政政策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邹正方,《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年第6期  《TRADE FACILITATION IN CHINA: PROGRESS AND EVALUATION OF COSTS》,邹正方,《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Science》,2008年第2期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结构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邹正方,《数学的实践与认知》,2007年第4期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邹正方,《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论中国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邹正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著作  中国的经济发展(杨瑞龙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5年1月  世界各国税收制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5月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月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杨瑞龙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李京文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胡乃武,杨瑞龙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2月  经济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吴佩钧,范恒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3-2004年,载于《中国经济蓝皮书2004》(第四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姚开健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9月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2-2003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期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2-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2》(人大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03-2004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  现代财政制度通论(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开放条件下的数量限制贸易政策》,邹正方,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译著及其他  跨国公司在中国:赢家和输家 新华出版社 2000年6月

沈久沄

姓名:沈久沄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26  E-mail:shenjiuyun@sina.com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市场价格理论、房地产市场与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来校时间:1985  教育背景  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分校本科毕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任副教授。  著作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房地产价格》

杨天宇

姓名:杨天宇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28  E-mail:ytianyu@sina.com  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来校时间:2004  教育背景  1990年9月-1994年7月 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学士  1994年9月-1997年7月 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硕士  1997年9月-2000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1年9月-2004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博士后  2004年7月-2006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  2006年7月-2009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  2009年12月-2011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1年7月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匿名审稿人  重要荣誉和称号  2009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7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  2007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论文  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论文有:  1.《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竞争度与银行风险》,《金融研究》2013年第1期  2.《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世界经济》2012年第5期  3.《TFP增长率与中国的高储蓄率:兼论中美储蓄率的差异》,《金融研究》2011年第4期  4.《基于小波降噪方法和季度数据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5.《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6期  6.《中国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现象研究》,《统计研究》2009年第4期  7.《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利益矛盾调整模式》,《新华文摘》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原载《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  8.《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全文转载,原载《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9.《“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辨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10.《中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重新定位》,《新华文摘》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原载《改革》2000年第4期  著作  《经济制度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收入分配与有效需求》,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教材  《产业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黎玖高

姓名:黎玖高  职称/职务: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  办公电话:62514970  E-mail:lijg@ruc.edu.cn  研究领域:市场价格理论,证券市场研究  来校时间:1985  教育背景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并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年任副教授  社会兼职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后勤集团总经理  著作  《资源价格研究》

苏汝劼

姓名:苏汝劼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25(O)  E-mail:surj@fescomail.net  研究领域: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模型与分析、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研究。  来校时间:1992  教育背景  1989年河南大学数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论文  《中国近期不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波动——通过经济波动趋势分解进行的分析与证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划分及特征分析》  《要审慎对待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国企经理的监督》  《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迫在眉睫》  《政府与社会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不同定位》  《创业板市场与股票期权制》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由政府向社会转变的思考》  《美国经济急剧降温的原因与启示》  著作  《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方法论问题研究》  教材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  《应用经济学》  《投入产出分析》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经济控制论》

夏明

姓名:夏明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17  E-mail:xiamgruc@126.com  研究领域:投入产出分析  来校时间:1992  教育背景  1992年于安徽大学经济管理系国民经济计划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安徽省芜湖县计划委员会从事经济计划工作。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师从我国投入产出专家刘起运教授开始研究生学习,分别于1997与2000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工作经历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副教授  社会兼职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  海外讲学经历  2002至2004年经教育部选拔赴日本东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论文  《结构化凯恩斯乘数方法的辨析与应用》,夏明,《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0期  《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与经济结构转变——卡尔多—凡登定律对中国经济适用性的检验》,夏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  《技术转变与资本积累体制——法国调节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述评》,夏明,《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分析》,夏明,《统计研究》,2002年第2期  著作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夏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张红霞

姓名:张红霞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33  E-mail:zhanghx_c@126.com  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政策  来校时间:2004  教育背景  2001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4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2010年9月-2011年9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  重要荣誉和称号  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论文  张红霞,刘起运,我国高能耗产业地区间相对有效性及其影响,统计研究,2008.4, p50-55  刘起运,夏明,张红霞,基于投入产出技术分析我国能耗阶段性变动的原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7,p5-10  Xikang Chen, Cuihong Yang & Hongxia Zhang, Net Backward Effect of Water Conservancy Invest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on National Ec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Applied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Vol. XIII ,571-584, 2005  金乐琴,张红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Hongxia Zhang & Xikang Chen, An Extended Input-Output Model on Education and Shortfall of Human Capital in China,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2008 Vol. 20 (2):205-222  张红霞,对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的改进与发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I),2008,Vol. 28 (1), 90-94  .Hongxia Zhang,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Water Conservancy Investment of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by AHP Metho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CI), 2009, vol. 23: 1-18.  著作  刘起运,夏明,张红霞,宏观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张红霞,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

叶卫平

姓名:叶卫平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19  E-mail:yewp@ruc.edu.cn  研究领域:中外经济安全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外国防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研究  来校时间:1987  论文  《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叶卫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国际金融危机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叶卫平,《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1期  著作  《东亚经济圈与中国企业》,叶卫平,北京出版社,2001年  《“入世”过渡期后的北京经济安全研究》,叶卫平,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中国“入世”冲刺与避险求强对策》,叶卫平,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张国凤

姓名:张国凤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82500724  E-mail:guofeng798@sohu.com  研究领域:国防经济、国家经济安全  来校时间:1994  教育背景  博士,法学,中国人民大学,2004  硕士,法学,中国人民大学,1994  学士,史学,内蒙古民族大学,1987  2000年9月-2001年1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7-1991年,内蒙古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  1994-200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1--2005,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论文  《非洲的非法武器贸易及其影响》,张国凤,《西亚非洲》,20040630  《国际军火技术的转移及其影响》,张国凤,《中国军转民》,200702

王宝坤

姓名:王宝坤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60803265  E-mail:wbk8859@163.com  研究领域: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国防经济学、国防动员学、国民经济动员学  来校时间:2003  著作  《少帅风云录》,王宝坤,三秦出版社,1989年,“西安事变”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学习指南》,王宝坤,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国防现代化”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王宝坤,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马恩军事经济思想研究》,王宝坤,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里程》,王宝坤,军事谊文出版社,1992年  《国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探索》,王宝坤,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年  《高等院校军事理论》,王宝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7-139页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相关推荐 常见问题
相关专题 更多